來自馬來西亞的陳愛玲移居臺灣25年,從筆譯工作者展轉成為「香料譯述家」,糅合南洋辛香料與在地農產品,用料理引介東南亞文化翻譯
「好比拿臺灣的滷肉飯,如果不消醬油、米酒、大蒜來做,吃起來就不是臺灣味翻譯」陳愛玲強調,各地飲食的特點與調味體式格局息息相關,而要勾起濃濃的南洋風味,辛香料就是樞紐。2011年最先,陳愛玲定期前去印度iisr香料學院進修,覺察辛香料深植東南亞列國人民生活,乃至有「食療」的功能翻譯
【完全內容請見《kh style高雄款》2018年no.01】
調味料:蠔油1大匙、芝麻油1小匙、太白粉2大匙、現磨白胡椒1/2、海鹽1/2匙、五香粉1.5匙(錫蘭肉桂1茶匙、中國肉桂1茶匙、丁香2茶匙、印度茴香籽1大匙、四川花椒1大匙、八角6顆、甘草1茶匙,拌勻後炒香)
回憶兒時,陳愛玲的祖父經商,激昂大方救濟很多出外打拚的同鄉,每次開伙都得席開4、五桌。「像是廣東的廚師很會煲湯,海南的廚師就用大火炒食⋯⋯」陳愛玲說,家庭裡佈滿不同省籍的對話,廚房裡來自分歧省籍的家廚,也摒擋出繽紛多彩的滋味。「天天我都生活在分歧的氣息傍邊,聞看看空氣中是什麼味道,就知道晚餐有什麼摒擋。」
2009年,陳愛玲受邀在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開設課程「吃香喝辣聊東南亞文化」,曩昔的令媛少女這才開始走入廚房。「送出課綱今後,我才發現課程中談到的摒擋,我都不會做!」不肯空口說白話,陳愛玲趁著開課前訪問東南亞各地村落,從零起頭進修手藝,充分本身的摒擋常識翻譯陳愛玲稱這段經驗為「跑郊野」,像個人類學家細膩體驗、記載,經年累月,終於試探出亞洲各國菜系的縝密系譜。
身為家中掌上明珠,陳愛玲一路攻讀至法令系畢業,亦考取律師執照。1988年,桃李韶華的陳愛玲披上婚紗,結褵臺灣丈夫,1992年完成學業後移居臺灣。不意臺馬兩國法系懸殊,律師執照更無法通用,陳愛玲展轉成為一名譯者,一做就是16年翻譯翻譯不過乎跨越說話鴻溝,順遂溝通,如今陳愛玲以「香料譯述家」自居——「我一向到此刻都是譯者,只不過從文字到文化,再從文化到美食。」
酸梅醬:酸梅肉(不帶核)15克、糖50克、陳年梅醋20克
帶著更深摯的常識基礎,陳愛玲入手下手測驗考試將辛香料與在地食材連系,甚至在田園當場採收、烹飪。翻閱曩昔課程紀錄,將大樹荔枝與石榴夾雜調味、再搭配白玉雞肉,自創菜色「荔榴醬搭白玉雞」;一次走訪六龜獅山胡椒園,激起她以獅山胡椒摒擋客家鹹豬肉的靈感翻譯最能揭示混血精神的菜色「娘惹五香滷肉」,小蔥頭、肉桂、花椒帶出混同中國移民與馬來原居民的娘惹風味,美濃黑豬肉與正合興蜜餞行的酸梅肉則是高雄在地食材,這是陳愛玲的得意之作翻譯
童年養成好鼻師,展轉成為翻譯者
食材:黑豬肉300克(切1.5公分細條)、荸薺50克(切顆粒狀)、小蔥頭30克(切薄片)、豆皮3張
辛香料尬黑豬肉,在地食材新風味
◎圖片供應/陳愛玲】
開課至今近十年,陳愛玲說,學員幾經更迭,不變的是眼神中的打動與理解。「但我感覺還得不夠好,」陳愛玲真的很嚴格——看待本身,「我還想做許多事情,目下當今飲食面逐步成形,我也想與圖騰、繪畫連系,讓臺灣人深入熟悉東南亞文化。」細膩的曠野筆記,嚴謹的食譜歸檔,此次採訪不在廚房,卻見陳愛玲說出一張南洋地圖,辛香料的氣息汨汨流出。
1 將豬肉、荸薺、調味料攪拌,醃漬半小時。
2 裁切豆皮,將材料包進豆皮。
3 捲起豆皮,放入165度油溫油炸至金黃酥脆。
4 切片後,搭配小黃瓜與鳳梨切丁,沾醬食用。
作法:
馬來與中國的碰撞:娘惹五香滷肉
以下文章來自: https://udn.com/news/story/6966/2930685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華碩翻譯公司02-23690932
留言列表